關于開展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推薦工作的通知 |
發布日期: 2021- 07- 07 信息來源: 外國專家服務與科技人才處 (港澳臺專家服務處)
|
京科專發〔2021〕97號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著力培育首都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根據《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管理辦法》(京科發〔2017〕65號),現就開展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人選推薦工作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薦人選范圍和名額 在北京地區注冊的法人單位均可推薦,其中“雙一流”大學、新型研發機構推薦名額不超過4名;其他單位推薦名額不超過2名。 對入選“智源學者計劃”“腦科學科研開放合作計劃”以及承擔省部級以上科技計劃的人選進行查重,不重復支持。已經獲得國家級和市級人才計劃(含項目、工程)支持的人員,不再推薦。 二、推薦人選條件 (一)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忠于祖國,有強烈的事業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求實、創新、協作、奉獻精神。 (二)聚焦十大高精尖產業,重點支持研究方向屬于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精尖產業重點領域或前沿交叉領域的青年人才。 (三)重點支持技術創新、應用技術開發階段,從事“卡脖子”技術攻關的青年人才。加大對企業創新人才的支持比例,鼓勵從事技術轉移轉化專業的青年人才積極申報。 (四)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堅持非論文導向,重點評價其從事項目的實用性和轉化前景。醫療機構的人才,應具有較高科研水平,且研究的項目有較大的應用或轉化前景。 (五)應是單位重點培養對象,具有國際視野,較好的外語口語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對有訪學經歷、國際合作經驗較為豐富的,予以優先支持。 (六)人選申報的項目具有前沿性、創新性、實用性,研究成果對我市高精尖產業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并有良好的應用前景,項目研究期限一般為3年。 三、資助方式 通過項目資助的形式,為青年科技骨干牽頭承擔科研項目提供支持。 四、推薦程序 (一)推薦人選填報信息 請于2021年7月23日(星期五)前,通過“北京市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統”(https://mis.kw.beijing.gov.cn/rsc/)進行填報。系統使用方法參見“北京市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統使用手冊”,注冊登錄后在首頁下載。請如實填報信息,上傳相應附件,并提交推薦單位審核。 (二)推薦單位審核 推薦單位審核推薦人選信息,對人選進行排序后提交至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系統提交截止時間為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下午17:00,其后系統將自動關閉提交功能。 五、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申報 鼓勵入選人員開展跨領域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研究,對于牽頭承擔優秀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的入選人員,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給予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交叉學科合作課題資助。課題的主要負責人須為在研的科技新星入選人員。同一入選人員可以同時獲得新星計劃資助和新星交叉合作課題資助。 六、推薦材料及要求 (一)提交材料要求 1.《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推薦匯總表》。 2.《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推薦表》。 3.《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交叉學科合作課題申請表》。 均只需提交電子版。系統狀態為“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審核通過”,方可下載打印,需簽章齊全,規范填寫日期,掃描后上傳至系統。 (二)附件材料上報要求 在表格中填報的獎勵、榮譽、承擔的重大項目等材料,需原件掃描,并上傳至系統。 報送材料不得涉及國家和商業秘密。 七、咨詢方式 82002898,82002897(政策咨詢) 58858680,58858689,58858685(技術支持) 被推薦人也可通過“北京市科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統”咨詢。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1年7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