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關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
《關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已經省委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河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 2021年6月11日 關于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精神,圍繞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加速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構建新發展格局下河北現代化制造體系,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普遍應用和新型工業化發展需求為牽引,堅持建平臺和用平臺雙輪驅動,建設覆蓋全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速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堅持創新融合,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和新增長點,打造平臺經濟發展新載體,引導我省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為建設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提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成“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開展“雙千萬”專項行動,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1000項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打造1000個知名工業品牌和產品,推動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提檔升級,引導10萬家企業上云,重點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水平大幅提高,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比例達到50%,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產業優化升級和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三、主要任務
?。ㄒ唬┐蛟旃I互聯網平臺體系
1、培育企業級、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省內行業龍頭企業搭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企業內部應用系統的綜合集成和云化改造遷移,實現海量數據的全面采集、實時處理和云端匯聚,支撐企業全流程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鼓勵圍繞特定工業場景和前沿技術,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前沿技術與工業機理模型融合創新,為解決行業痛點提供平臺支撐。[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國資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含定州、辛集市政府,下同)、雄安新區管委會]
2、加快建設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工業7大主導產業需求,按照“揭榜掛帥”的原則,在每個行業培育認定1-3家省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各市建設1個市級工業互聯網綜合平臺,為行業和區域提供研發設計、設備聯網、生產管控、能源管理、檢驗檢測、供應鏈對接、產業金融等公共服務,培育新型生產組織模式,促進制造資源優化配置。積極推動10個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河北布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國資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3、構建“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河北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縱向與13個市和雄安新區平臺互聯,橫向與7大主導產業平臺對接,推動行業、區域平臺與企業級、專業型平臺互聯互通,實現省平臺全面匯聚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直觀展示全省工業經濟運行以及企業生產、項目建設、要素保障等宏觀數據,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支撐。成立河北省工業大數據中心,建設全省統一的工業大數據庫,提供工業經濟運行分析全景圖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國資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ǘ┘涌旃I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
1、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以推動平臺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用為重點,實施1000項數字化改造提升重點項目,推動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應用,建立省級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項目庫,遴選100個建設規模大、應用效果好的試點示范項目,形成典型經驗,在行業進行推廣應用。建立兩化融合省級百強企業清單,遴選認定100個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開展“一企一策”幫扶,帶動和促進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組織模式優化、資源高效配置和質量效率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國資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2、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健康發展。以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推動上下游企業與平臺對接,打造一批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平臺,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配套水平,形成1000個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名優產品,建設面向行業的產業鏈數字地圖,為全省強鏈、補鏈、延鏈提供支撐。以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基礎,搭建制造業互聯網“雙創”平臺,發展工業領域共享經濟,促進研發設計、計量檢測、生產制造、創業孵化等制造能力開放和技術、資金、人才、土地、設備等生產要素匯聚復用。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眾創空間,建設眾創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一批互聯網“雙創”示范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3、實施“十萬企業上云”工程。圍繞重點行業和107個重點產業集群需求,豐富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內容,優化產品功能,指導云服務商建立完善企業上云本地化服務體系,打造企業上云服務生態。加快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步伐,打造云上產業集群,降低數字化改造成本,快速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建設河北省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企業上云統計分析體系,對上云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針對不同類別提供精準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國資委、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ㄈ┩晟乒I互聯網平臺支撐體系
1、夯實平臺應用的網絡基礎。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動5G、互聯網協議第6版(IPv6)、時間敏感網絡(TSN)、軟件定義網絡(SDN)等新型網絡技術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推進重點產業園區、產業集群5G網絡覆蓋,開展“5G+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加快寬帶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面向重點場所優先覆蓋“雙千兆”網絡。依托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綜合節點(河北)優勢,建立一批行業二級節點,在產品供應鏈管理、重要產品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開展應用。(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2、加大技術創新和產業支撐能力。加強基礎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創新,借力京津冀協同創新平臺和國家科研院所在雄安落地,加強產學研用合作,重點圍繞集成電路、通信網絡、核心電子器件、高端裝備、人工智能、關鍵軟件等領域,重點突破一批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加快實施一批關鍵技術示范應用項目,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開展關鍵材料和器材攻關,以整機帶動配套件發展,增強產業鏈協同配套,優化產業生態。開展關鍵軟件創新協同攻關,建立完善軟件成本度量和價值評估機制。(責任單位:省科學技術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3、形成平臺應用的生態體系。推動國家相關科研院所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積極開展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合作對接,積極爭取國家設立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支持成立河北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河北省首席信息官聯盟,遴選河北省兩化融合專家庫,鼓勵成立聯合實驗室、實訓基地、創新中心等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精準指導和技術幫扶。設立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源社區,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推動平臺應用普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4、提升平臺應用的安全保障水平。實施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設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研究建立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機制,扎實做好5G網絡設施安全、應用系統安全、數據安全、特殊通信等重點工作。建設完善省級工業信息安全通報平臺,構建全省工控系統信息安全應急預案體系,開展工控系統信息安全試點建設和應急演練。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定期開展重點行業工控安全風險評估和檢查工作。(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網信辦,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ㄋ模┘涌焱苿赢a業優化升級
1、以強化制造環節智能化改造為著力點,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升級。支持鋼鐵、石化、建材等行業龍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依靠工業互聯網加快企業生產環節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解決工藝控制、節能減排、安全生產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鼓勵企業加快生產裝置及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普及推廣可編程邏輯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先進過程控制(APC)等自動化技術和邊緣計算系統,實現企業級生產計劃、車間級生產調度、生產現場操作等多層集成、實施控制、在線優化、資源配置和閉環管理。加快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中心、關鍵工藝模型和智能控制系統建設,提升質量全過程管控、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集成、工藝流程再造、設備預防性管理等方面智能化水平。鼓勵在鋼鐵、石化、礦山等企業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惡劣、安全風險高、精度要求高的環節通過“5G+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無人化、智能化管理。(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2、以研發設計模式創新和產品智能化服務為突破口,推動裝備行業向高端高新躍升。以解決裝備創新能力弱、基礎制造工藝落后、產品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低、產品維護服務成本高等問題為重點,推動生產裝備、產線智能化改造,加快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普及應用。鼓勵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跨領域協同研發設計平臺,發展眾包設計、用戶參與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研發設計模式,縮短研發周期,提升產品品質。推廣工業大數據在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方面的應用,實現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管理、生產制造之間的數據關聯和集成應用,提高企業生產管控能力。提升產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工業互聯網的設備連接和智能管控優勢,推廣遠程診斷、在線維護、設備租賃和抵押擔保等服務新模式,延伸企業價值鏈,降低維護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3、以用戶網絡化服務和供應鏈管理為重點,推動消費品行業優質高效供給。針對消費品行業普遍具有產品安全性要求高、需求個性化程度高、服務響應要求快等特點,依托工業互聯網加強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互動和敏捷服務水平。加快消費品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加快標識在消費品行業規模應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開展基于用戶交互信息的大數據應用,發展個性化定制、產品差異化創新、網絡精準營銷、全產業鏈追溯和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新模式,推進產品數字化快速研發、生產管控集成、產供銷一體化,實現全流程在線快速響應、高效處理、跟蹤管控,大幅提升用戶服務體驗和滿意度。大力推進行業龍頭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向行業平臺轉化,推動內外部供應鏈各環節數字化和有效集成,實現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無縫對接、資源共享和協同運營。(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4、以支持自主創新和產業鏈鍛造為重點,加快電子信息行業跨越式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在設備智能管控、研發生產管理優化、產品質量檢測、供應鏈協同等場景的應用,促進關鍵核心制作工藝、上游核心原材料以及制造設備的自主技術攻關。推動工業互聯網邊緣計算、泛在感知技術應用,實現對產線運行狀態的全面感知,在邊緣控制器上集成分析引擎,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調整和優化,打造高效邊云協同體系。聚焦產品質量優化和數字化創新,引導企業應用超高清視頻、可穿戴設備、智能服務機器人等開展產品數字化創新。鼓勵依托電子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行業大數據服務體系,打造企業內和企業間的供應鏈協同,整合企業內外部業務,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管理,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充分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細化責任分工,按行業和區域實施評估和考核監督,推動相關政策落地。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認真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要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協調調度和考核評估,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ǘ娀咭龑АJ」I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對工業互聯網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各地設立專項資金,按照省市分級分類支持原則,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優化稅收管理服務,促進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效落地。對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簽發、持有的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業務。鼓勵發展訂單、倉單、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推廣環境權益、生態補償質押融資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等,拓寬融資渠道。落實我省企業掛牌上市融資、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獎補,以及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人行石家莊中心支行、河北銀保監局、河北證監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三)營造發展氛圍。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探索制定細分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規范和實施指南,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主持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組織開展“制造業+互聯網”百縣萬企推廣活動,分行業開展整體解決方案推廣培訓。以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為契機,舉辦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高峰論壇和平臺建設應用成果展覽,通過各類媒體加大對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宣傳力度,激發企業建平臺用平臺的內生動力,提高全社會對融合發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廣播電視局、省委網信辦、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管局,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