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辦建[2019]5號
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省(自治區)農業農村(農牧)廳,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為貫徹落實2019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的要求,推動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為確保資金落到實處、政策取得實效,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東北黑土地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用養結合、保護利用、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支持各地統籌利用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機深松整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資金,推廣黑土地保護利用集成技術模式,并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實施,協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創新服務機制,集中連片治理,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改善東北黑土區內在質量、生態環境,夯實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示范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比2017年提高3%以上,黑土耕地耕層厚度達到25—30厘米,耕地質量提高0.5個等級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7%以上,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7%以上。
二、項目區域和技術措施
(一)項目區域。2019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繼續在東北4省(區)8個整建制推進項目縣(市、旗、區)和24個保護利用項目縣(市、旗、農場)實施(縣名見附件)。
(二)技術措施。針對黑土地存在的主要障礙因素,以解決“土變瘦了、土變硬了、土變薄了”等問題為導向,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模式。
1. 北部高緯度區
實施區域:克山縣、樺川縣、海倫市、富錦市、青岡縣、綏棱縣、五大連池市和寶泉嶺農場等。
技術措施:該區域熱量和平均氣溫低,主要存在黑土地過度利用、有機質下降、土壤板結等問題,可選擇秋后秸稈粉碎翻混還田、秸稈粉碎覆蓋還田與施用有機肥、休耕輪作等集成技術模式。
2. 東部濕潤區
實施區域:東豐縣、輝南縣、柳河縣、密山市、虎林市、寶清縣等。
技術措施:該區域主要存在水土流失嚴重、耕作層淺、土壤酸化等問題,可選擇秸稈覆蓋還田、留高茬壟側栽培與施用有機肥、深松整地等集成技術模式。
3. 西部干旱半干旱區
實施區域:阿榮旗、開魯縣、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松原市寧江區、龍江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雙遼市等。
技術措施:該區域干旱少雨,主要存在風蝕、耕作層淺、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低等問題,可選擇秸稈覆蓋或深翻還田、施用有機肥、玉米大豆輪作等集成技術模式。
4. 中部雨養區
實施區域:鐵嶺縣、臺安縣、新民市、燈塔市、公主嶺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五常市、賓縣、巴彥縣等。
技術措施:該區域主要存在耕作層淺、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下降等問題,可選擇以不同秸稈還田方式為基礎,配合施用有機肥和深松深翻等集成技術模式。
三、重點任務
(一)明確項目任務。按照《農業農村部 財政部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農計財發〔2019〕6號)要求,2019年,整建制推進項目縣每縣完成示范區建設50萬畝以上,保護利用項目縣每縣完成示范區建設20萬畝以上。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指導項目縣打造黑土地保護利用集中連片示范區,集中展示一批黑土地保護利用集成技術模式,每個鄉鎮建設1個萬畝以上示范區。
(二)細化實施方案。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根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下達的任務清單,細化具體工作任務,指導項目縣編寫項目實施方案??h級實施方案應明確實施任務、實施地點、實施規模、實施內容、技術模式、補助標準、操作方式、進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根據技術模式要求,量化各項技術措施指標。縣級實施方案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后形成省級項目實施方案,于2019年7月10日前報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和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
(三)開展績效管理。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與項目縣政府簽訂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責任書,制訂年度績效考核工作方案,對項目縣進行年度考核;項目縣農業農村部門要與承擔試點任務的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簽訂協議,明確權利義務、確保任務績效。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預算的績效管理,重點監控是否符合既定的績效目標,預算支出績效運行與既定績效目標發生偏離的,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對任務落實不到位的項目縣進行通報,并調整下一年度項目縣名單。農業農村部和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組織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中期績效評價工作。
(四)培育實施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實施任務。依托實施意愿較高、技術能力較強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示范區建設,集中連片開展治理修復。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建設專家指導組的作用,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動實施主體學習運用黑土地保護利用集成技術,提高對周邊農戶的輻射帶動能力,提升項目實施地區農民黑土地保護意識。
(五)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做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示范區耕地質量監測工作,推進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點建設,確保建點數量和質量,全面、規范開展耕地質量調查監測工作。依據《黑土地耕地質量監測技術規程》組織調查監測,采集項目示范區實施前、后土樣,收集數據信息,編制監測報告,為科學評估試點成效提供支撐。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建立社會化服務機制,針對分散經營地塊,探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有技術、有意愿的企業、專業服務組織等,按照技術模式要求,為農戶提供統一的秸稈粉碎深翻還田、有機肥施用、深松深耕等農機作業服務。注重發揮市場作用,運用市場手段,探索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服務模式和機制。
(二)加強檢查與調度。對黑土地保護利用實施效果進行跟蹤,建立定期調度、督促檢查、考核評估的監督機制。建立部省兩級調度、督導、通報制度,定期調度實施進度,組織省際、縣際間交叉檢查,對任務落實不到位的?。▍^)、縣(市、區、旗、農場)進行通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指導項目縣按期、如實填寫《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進度調度表》(另行下發),編寫縣級項目進展報告,報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匯總后形成省級項目進展報告。省級項目進展報告分別于6月20日、12月20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調度信息將作為項目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
(三)做好宣傳與總結。項目縣(市、區、旗、農場)要在項目示范區周邊醒目位置設置示范標牌,注明示范區實施主體、技術模式、技術指導專家和示范地塊四至等信息。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手機等媒體,宣傳黑土地保護利用好經驗、好做法,引導農戶跟著學、主動干。邀請新聞媒體宣傳黑土地保護利用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黑土地、保護黑土地的良好氛圍。省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項目縣(市、旗、區、農場)要對項目年度實施情況進行全面總結,按要求編寫省級項目總結報告,于12月31日前報送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和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同時發送電子文檔)。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耕地質量處盧靜,電話:010—59191282,電子郵件:gdzlc326@163.com。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質量建設處崔勇,電話:010—59196339,電子郵箱:cuiyong@agri.gov.cn。
附件: 2019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19年6月3日
附件
2019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縣名單
(以行政區劃為序)
內蒙古自治區
整建制推進項目縣:阿榮旗
保護利用項目縣:開魯縣、鄂倫春自治旗、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遼寧省
整建制推進項目縣:鐵嶺縣
保護利用項目縣:臺安縣、新民市、燈塔市
吉林省
整建制推進項目縣:松原市寧江區、公主嶺市
保護利用項目縣: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雙遼市、
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東豐縣、 輝南縣、柳河縣
黑龍江省
整建制推進項目縣:龍江縣、克山縣、樺川縣、海倫市
保護利用項目縣:五常市、賓縣、巴彥縣、富錦市、
青岡縣、綏棱縣、五大連池市、密山市、虎林市、寶清縣
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保護利用項目縣:寶泉嶺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