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申報工作,市科技局編制了《2021年度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按指南要求,認真做好申報組織工作。該指南同時在石家莊科技網(http://kjj.sjz.gov.cn)發布。
本年度科技計劃項目網上申報起始時間為2020年9月8日;項目申報單位上傳數據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5日17時;歸口管理部門審核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6日17時。
附件:2021年度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申報指南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局
2021年度
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申報指南
目 錄
申報須知 …………………………………………………………………………… 3
第一部分 重大科技計劃 ………………………………………………………… 11
第二部分 重點研發計劃
新一代電子技術創新專項 …………………………………………………… 17
軟件與大數據創新專項 ……………………………………………………… 19
裝備制造創新專項 …………………………………………………………… 21
傳統優勢產業創新專項 ……………………………………………………… 23
民生科技專項 ………………………………………………………………… 26
生物醫藥關鍵技術創新專項 ………………………………………………… 32
現代農業創新專項 …………………………………………………………… 37
山區綠山富民特色產業共性技術專項 ……………………………………… 46
國際科技合作專項 …………………………………………………………… 50
京津冀協同創新專項 ………………………………………………………… 53
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專項 ……………………………………………………… 56
軟科學研究專項 ……………………………………………………………… 58
科學技術普及和技術創新專項 …………………………………………………63
第三部分 技術創新引導計劃
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專項 ……………………………………………… 67
第四部分 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專項 ……………………………………………………… 73
工業企業科技特派員專項 …………………………………………………… 77
農業科技特派員專項 ………………………………………………………… 78
科技領軍人物及科技創新團隊專項說明 …………………………………… 79
申 報 須 知
申報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的單位和個人,以及項目實施內容等,均應符合《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石科規﹝2018﹞3號)的有關要求。
一、申報基本條件
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的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組長(項目組第一人)和項目組成員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1.項目申報單位應是在石家莊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的,非省財政直管縣(市)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等;非本市所屬的、石家莊地域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可以且僅限申報與石家莊市工作有關的軟科學研究項目; 省財政直管縣(市) 的企事業單位可以申報市級技術創新中心,但目前無財政資金支持。
2.項目申報單位應具有與項目研究和實施相匹配的基礎條件,具備完成項目必須的自籌資金能力,具有完成項目所必備的人才、技術、場地和裝備條件,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
3.項目組長必須為在職人員,并在相關技術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資信,有研究經歷和前期工作積累,熟悉本領域國內外技術、市場動態及發展趨勢,有完成項目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
4.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共同申報的項目,須有書面合作協議,明確各自的責任與權利。
5.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和項目組成員應具有良好的科研信譽。
二、申報限制條件
1.列入各級科研誠信記錄(黑名單)的單位和個人不得申報;
2.有不良社會信用記錄且不良記錄尚未處理的單位和個人,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者,以及從事行業被列入國家禁止和限制類產業目錄者不得申報;
3.有在研項目(已申請驗收項目、正在驗收項目,以及已組織專家驗收,但沒有完成紙質驗收材料歸檔的項目均視為“在研項目”。下同)的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組前3名人員不得申報;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結論為“準予結題”的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組長1年內不得申報;驗收結論為“驗收不通過”的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組長3年內不得申報;
4.有在研項目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及項目組前3名人員不得申報; 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驗收結論為“準予結題”的單位法定代表人及項目組長1年內不得申報;驗收結論為“驗收不通過”的單位法定代表人及項目組長3年內不得申報;
5.同一申請人在本年度只能申報1項,一個企業原則上只允許申報1項。申報技術創新中心的企事業單位和申請人不受此限制;承擔“后補助資金”項目,且項目在正常執行期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受本條款限制;
6.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有不按時提交項目進展情況和執行情況調查報告等不良記錄的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項目組長不得申報;
7.市級以上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在績效評估中被評為“整改”等次,以及列為“緩評”的單位,暫緩申報本年度市級科技計劃,評估合格后可以申報以后年度科技計劃;被撤銷創新平臺稱號的取消今后申報資格;
8.研究內容相同或相似的項目,不得多頭申報或變換名稱重復申報;不得將已經通過其他財政經費支持獲得的研究成果項目重復申報。一經發現即將申報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列入不良記錄名單。
9.在本次項目申報截止日期前,暫不受理項目承擔單位提出的人員變更申請。
三、經費預算編制要求
項目預算編制應符合《石家莊市市級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石財規﹝2019﹞3號)的相關規定。
1.項目申報單位實行法人管理責任制,項目申報單位是項目的責任主體,對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項目經費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負責;
2.項目申報單位須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并落實承諾的項目自籌經費及有關配套條件;項目經費納入單位財務統一管理,專項經費、單位自籌經費以及項目歸口管理部門配套經費分別單獨核算,??顚S茫?br>3.項目預算編制應當結合項目研究開發任務的實際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所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編制經費預算和支出預算;
4.科研人員編制項目資金預算時,應與單位財務人員共同進行,并充分征求和尊重財會人員意見,杜絕資金預算違反相關政策,影響項目正常實施及驗收的現象發生;
5.多個單位共同研發的項目,應明確各單位承擔的主要任務以及經費預算。
四、申報程序
項目申報采用網上申報方式,歸口管理、逐級申報。涉及國家秘密的項目內容,不得通過網絡傳輸,由歸口管理部門直接報送市科技局。
網上申報登錄“石家莊科技網—辦公大廳—科技計劃網上管理平臺”。
特別提示:各單位在申報本年度科技計劃項目前,均須完善和更新本單位注冊信息,填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一)用戶注冊
1.申報單位注冊。第一次申報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需登錄“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一體化平臺”,點擊“單位用戶注冊”進行注冊。注冊時,正確選擇本單位的歸口管理部門,詳細填寫本單位相關信息,并注冊為“單位管理員”。
申報單位注冊前可先在“管理平臺登錄入口”點擊“單位注冊情況查詢”,查詢本單位是否注冊。已注冊單位,原“單位管理員”權限仍然有效,無需重復注冊。
“單位管理員”負責本單位的科技計劃管理。一個單位只能確定一名“單位管理員”,由固定人員擔任。單位管理員用戶名、密碼務必妥善保管。忘記密碼請與歸口管理部門聯系解決。
單位注冊信息需經過歸口管理部門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申報項目。
2.單位管理員分配項目申請人用戶名和密碼?!皢挝还芾韱T”登錄系統,在“單位用戶管理”欄目為本單位申請人創建登錄用戶,并將用戶名和密碼分配給項目申請人。
(二)填報項目申請書
項目申請人在“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一體化平臺”點擊“申請人登錄”,登錄后點擊“申請書在線填寫”,首先準確選擇對應的“指南代碼”,不符合指南內容要求的項目不被受理。
申請書填寫過程中可以多次保存,填寫完成檢查無誤后提交單位審核。
申請書提交后,項目申請人可在“申請書查看”欄目中在線瀏覽申請書。
(三)單位審核
單位管理員登錄“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一體化平臺”,點擊“單位管理員登錄”,在“申報管理”—“申請書審核”欄目,對本單位申請人提交的項目申請書進行審核。
(四)歸口管理部門審核
歸口管理部門登錄“石家莊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一體化平臺”,點擊“歸口管理部門登錄”,使用市科技局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進行登錄。
歸口管理部門應根據市科技局相關要求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把關并擇優推薦。完成審核、提交市科技局后,通過“導出當前項目匯總表到excel”功能將項目匯總表導出。
(五)材料報送
本年度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采用無紙化方式。歸口管理部門不再向市科技局報送項目匯總表。項目申請書(帶“石家莊市科學技術局”水?。┰谠u審通過并獲立項后,按要求的時間和份數報送。
五、申報受理
1.受理方式
本年度的“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計劃”和“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計劃”中的專項申報,按照市科技局各業務處室的工作職能歸口受理。
2.受理時間及相關要求
網上申報起始時間為2020年9月8日;項目申報單位上傳數據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5日17時;歸口管理部門審核截止時間為2020年10月16日17時。
項目申報單位上傳數據后,請及時聯系歸口管理部門審核。
歸口部門及市科技局審核后,需退回修改時,系統將自動發送提醒信息至聯系人手機,請注意查收(填寫項目申請書時請務必填寫聯系人手機號碼)。
六、其它要求
1.項目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審查項目申報單位的社會信用記錄。有不良社會信用記錄且不良記錄尚未處理者、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者、以及從事行業被列入國家禁止和限制類產業目錄者,不得推薦申報。社會信用記錄可登錄“信用中國”、“信用河北”、“信用石家莊”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網站查詢。
2.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組長須對本單位項目申請書中各項內容和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嚴格審核,對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并簽署相應的誠信承諾書。
3.外來語要同時用原文和中文表達;第一次出現的縮略詞,需注明全稱。
4.申報單位相關證明材料(如合作協議)上傳至申請書附件中。
第一部分 重大科技計劃
一、總體安排
2021年重大科技計劃聚焦全市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和重大戰略產品、重大產業化目標,集中力量在設定時限內進行集成式協同攻關,以解決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核心問題。重點支持中央駐石、省直科研院所以及大中型 科技企業的核心關鍵技術研發。主要包括信息智能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高性能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現代農業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等領域。
2021年度擬支持重大科技項目10項左右,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100萬元左右,項目執行期一般為2~3年。
二、支持重點
1.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指南代碼:10001)
HPV等新型疫苗、多聯多價疫苗及新發突發傳染病疫苗,抗體、重組蛋白、細胞治療產品等創新生物技術藥及微生物藥物,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化學新藥和創新中藥,高端制劑和輔料,醫用機器人、生物醫用材料、新型影像設備、植介入醫療器械等高端醫療器械,康復機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便攜式移動醫療和輔助器具產品等康復輔助器具。
2.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指南代碼:10002)
重點支持高端數控機床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智能制造專用裝備,現代軌道交通整車及其關鍵配套系統與核心部件、“架運提”成套裝備,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重型工程卡車、施工工程車、汽車關鍵零部件,海洋工程裝備、應急救援裝備、能源儲運裝備,高速軸承、高端液壓/氣動元件、精密減速器、節能電機。
3.信息智能產業(指南代碼:10003)
重點支持基于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VR/AR等技術融合的應用產品,新型光電顯示產品,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光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核心設備,北斗導航關鍵器部件及終端設備,網絡安全核心設備,自主可控高端核心芯片、微電子機械系統、先進封裝和測試關鍵設備、第三代半導體外延片產品及制造裝備,太赫茲應用產品,AI、計算機視聽覺、生物特征識別、人機交互、智能決策控制產品。
4.高性能新材料產業(指南代碼:10004)
重點支持高端鋼鐵材料、高端合金材料、高端全合金粉末材料,AMOLED、OLED、TFT-LCD等新型顯示材料、光伏電池材料、ITO靶材等新型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橡塑材料、高端催化劑、新型合成樹脂,高性能復合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纖維材料,納米材料、高端水性環保涂料、新型綠色建材。
5.新能源產業(指南代碼:10005)
重點支持高效光伏電池及核心組件,生物質能高效利用裝備,熱泵采暖制冷裝備,先進風力發電機組與關鍵部件,核電機組關鍵裝備及部件,氫能生產及利用相關裝備,動力及儲能電池關鍵材料及裝備,智能電網裝備。
6.節能環保產業(指南代碼:10006)
廢水超低排放與深度處理回收成套裝備,工業氣體凈化與資源化利用等大氣污染控制裝備,水體、土壤等環境修復關鍵核心裝備,大宗工業固體廢物高值化和規模化綜合利用成套裝備,低品位余熱利用成套裝備,高能耗行業節能、節水裝備。
7.現代農業(指南代碼:10007)
重點支持優質農作物、高效林果、特色畜禽水產等品種產業化,智能化農田作業裝備、智能化設施農業裝備、畜禽水產養殖裝備產業化,食品和農副產品貯運保鮮、加工技術和產品產業化,農業綠色高效生產、規?;N養殖和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生態修復等技術與產品的產業化,環境友好型功能肥料。
8.軍民科技協同創新(指南代碼:10008)
圍繞省市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方向,支持我市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軍民兩用技術同領域、同專業、同產品、同方向協同合作研發,對技術含量高、技術成熟度高、市場應用前景良好、知識產權明晰的項目給予重點支持,促進創新成果“民參軍”“軍轉民”。
三、績效目標
開發新產品、形成新技術、新工藝10項,申請專利不少于15項,編制標準5項,發表論文10篇以上,取得5項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突破一批技術瓶頸,壯大龍頭骨干企業,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融合發展。
四、專項要求
(一)項目申請單位應具備支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基礎條件,在本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具備承擔國家、省、市重大科技項目的能力。
(二)重點支持能形成產品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目標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對產業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三)項目申請單位運營情況良好,有穩定增長的研發投入,年銷售收入不低于5000萬元,并具備下列條件:
1.產品(服務)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內的項目,申請單位應是高新技術企業。
2.近三年相關技術獲得發明專利1項或實用新型專利2項。
3.近三年承擔國家、省或市科技項目不低于1項。
(四)項目申請單位自籌資金原則上應為市科技專項資金的5倍以上。上報材料時須提供銀行開具的自有資金證明原件。對自籌經費比例高、產業化基礎雄厚、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優先予以支持。
(五)項目組成員具有高級職稱的,或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的比例不得低于50%。
(六)有在研市級重大科技專項項目和已承擔市級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驗收后一年內的單位不得申報新的重大科技專項項目。
(七)申報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專項的企事業單位應具備項目順利實施的科技力量、資金能力等條件,獲得過軍工單位項目訂單或簽訂過項目合作開發協議(證明材料提交前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脫密處理)。項目研發內容須符合軍民協同科技創新發展方向,支持項目必須為非涉密項目。
(八)重大科技專項項目承擔單位在專家評審前需提供中介機構出具的上年度審計報告(包括財務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及近期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項目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包括:基礎條件分析(技術基礎、人員基礎、項目研發所處的階段、支撐配套基礎等),市場分析(目標產品國內外應用現狀、未來市場預測、競爭力分析、產品風險分析等),經濟效益分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分析、財務分析等),項目預期目標(技術創新指標、成果指標、產業化目標、經濟社會效益等)。
五、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以及相關附件,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財務審計報告、知識產權證明、合作協議以及相關批件等。原件需留存的,提交原件的掃描件即可。
六、業務咨詢
發展計劃處: 85068626,85057592,85057591
第二部分 重點研發計劃
新一代電子技術創新專項
一、總體安排
新一代電子技術創新專項,重點圍繞5G、光電子、衛星導航、集成電路、電子新材料等方面,開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按照“強鏈、補鏈、延鏈”的科技需求,全面提升我市新一代電子技術的創新能力。2021年,擬支持新一代電子技術創新專項項目17項左右,開發17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形成20件以上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不低于20萬元,項目執行期一般為1-2年。
二、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
1.光電子產業(指南代碼:20101)
新一代玻璃基板及裝備制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新型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顯示材料開發,高性能液晶材料的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柔性邦定技術、全柔性折疊產品技術研發及應用。觸控一體化顯示模組(TLCM)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及大功率半導體照明燈具設計、散熱、專用電源及可靠性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2.集成電路產業(指南代碼:20102)
大尺寸和集成電路用硅外延片研發與應用。低功耗、高效率的集成電路芯片產品。消費級、工業級測距傳感器、激光焊接、光通信模塊等應用的激光器、探測器集成電路產品。集成電路封裝關鍵技術及應用。
3.通信與導航產業(指南代碼:20103)
新一代光通信、光纖接入系統以及5G、IPv6等新型通信網絡系統設備,支持在應急管理、環境監測、物流管控、水文水利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和電子裝備聯合研發。北斗多模芯片、導航模塊、位置服務終端、時空大數據挖掘等關鍵技術。太赫茲低噪放、檢波器等核心芯片設計,太赫茲相關半導體工藝、芯片設計、測試和封裝等領域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4.電子用新材料(指南代碼:20104)
新型高效照明材料、新型面板材料、高性能封裝材料、大尺寸硅外延材料、電子化學品材料等的研發與應用技術研究。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應符合《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要求。申報2021年度新一代電子技術創新專項項目的企業,原則上自籌資金不得低于專項資金申請額度的2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及項目合作協議、專利證書等附件。
五、業務咨詢電話
高新技術處:85089718 85671296
軟件與大數據創新專項
(指南代碼:20200)
一、總體安排
軟件與大數據創新專項是依據《石家莊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等設立的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重點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結合,在大數據與物聯網、網絡安全、區塊鏈、科技文化融合等方面,開發一批新技術、新產品,形成包括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示范應用與標準規范在內的成果體系,滿足我市大數據產業可持續發展需求。2021年,擬支持軟件與大數據創新專項項目15項左右,開發15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形成15件以上軟件著作權或專利。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不低于20萬元,項目執行期一般為1-2年。
二、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
區塊鏈的關鍵技術創新以及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物聯網融合技術應用示范。大數據在工業、農業、環保、交通、健康衛生、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技術的研發。開展企業信息化管理數據挖掘與應用,支持制造業信息化、智能管理與智能服務軟件開發。工業物聯網智能化設備、生產過程監管、產品質量追溯、排產優化支持等關鍵功能的研發??萍嘉幕诤现饕獓@傳統文化保護、文化傳播、教育、旅游、居民生活等,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文化旅游資源數字化、數字印刷、數字出版、數字視聽媒體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及軟件產品,建設示范應用平臺。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應符合《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要求。申報2021年度軟件與大數據創新專項項目的企業,原則上自籌資金不得低于專項資金申請額度的2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及項目合作協議等附件。
裝備制造創新專項
(指南代碼:20300)
一、總體安排
裝備制造創新專項,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主攻方向,研發一批高端裝備制造產品,大力發展整機裝備與系統,加快突破核心部件,全面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的創新能力,為形成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結構優化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體系提供科技支撐。2021年,擬支持裝備制造創新專項項目20項左右,以高端成套裝備為主體、關鍵核心零部件為基礎、智能制造裝備為引領構建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工程專用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電網、專用儀器儀表等方面開展研發,開發20項以上新技術、新產品,形成25件以上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不低于20萬元,項目執行期一般為1-2年。
二、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
軌道交通運輸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汽車發動機關鍵零部件、通用飛機及其關鍵零部件、高效節能特種專用設備的研發。工業級增材制造、智能儀器儀表和新型傳感器等智能化裝備及產品。礦山及煤礦用運輸、快速采掘及安全保障等成套設備。新型節能軋制設備、新型閥門、專用設備和關鍵技術。液體傳動和氣動元件、精密模具等機械基礎件研制及其快速成型、超精密制造、柔性制造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工業機器人、智能建筑機器人、智能康養機器人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究。高性能電機研發,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究,先進儲能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電力電網設備智能制造、電網智能運維關鍵技術及產品的開發。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應符合《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要求。申報2021年度裝備制造創新專項項目的企業,原則上自籌資金不得低于專項資金申請額度的2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及項目合作協議、專利證書等附件。
傳統優勢產業創新專項
一、總體安排
傳統優勢產業創新專項,圍繞化工、紡織、建材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強力推進信息化與傳統優勢產業的深度融合,重點支持產業技術升級、產品創新開發,提高傳統優勢產業產品質量,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2021年,擬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創新專項項目13項左右,開發13項新產品、新工藝或新技術,形成專利、標準等知識產權15項以上,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加速產業聚集。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不低于20萬元,項目執行期一般為1-2年。
二、支持重點領域和方向
1.化工行業(指南代碼:20401)
支持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清潔生產和高效轉化目的所需的關鍵技術、工藝與裝備。支持面向石油石化、輕工、電子信息、能源以及資源高效利用等產業的精細化工產品及其綠色合成工藝,農藥和醫藥中間體的清潔化生產工藝,綠色高效催化技術及產品的研發。研究新型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
2.紡織行業(指南代碼:20402)
支持高性能纖維及其紡織結構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技術,超仿真、功能性、差別化、生物質纖維等紡織品的研發,高防護性能、高智能感知功能紡織品,服裝、醫用紡織材料、高效過濾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的研發。支持節能環保先進染色與整理技術、先進染色印花設備與在線檢測儀器的開發。
3.建材行業(指南代碼:20403)
重點研發極端環境下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節能綠色結構-功能一體化建筑材料、環境友好型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研發新型墻體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環保涂料、新型隔熱保溫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支持環保型外加劑研發。
4.冶金行業(指南代碼:20404)
推動鋼鐵工業向裝備配套、綠色建筑、消費類用鋼產品延伸。支持釩鈦、高溫合金新材料,高強、高韌、高耐磨、耐高溫、低成本的鋁、鋯、釩、鈦、鎂等合金材料及高性能功能中間合金等制品。
5.輕工食品行業(指南代碼:20405)
支持開發可降解高性能結構芯材。支持高端聚烯烴塑料、聚氨酯材料、高性能橡膠、超薄高韌性復合包裝膜材料,具有特殊結構的高性能有機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用特種高分子材料的研發。支持生物及發酵技術研究,開展新型節能干燥、超微粉碎、生物發酵、擠壓加工、超臨界萃取、高效安全殺菌、充氮包裝等技術在食品業的研究應用。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應符合《2021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申報須知》要求。申報2021年度傳統優勢產業創新專項項目的企業,原則上自籌資金不得低于專項資金申請額度的2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及項目合作協議、專利證書等附件。
民生科技專項
一、總體安排
民生科技專項是為落實《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科技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按照“三創四建”、“雙創雙服”及省市有關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要求設立的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旨在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資源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回應民生關切,不斷提高全市資源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科技創新水平。2021年度,擬支持資源環境專項項目10-20項左右、社會公共事業領域重點行業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1-5項左右,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為20-30萬元左右,項目執行期一般為2-3年。預計完成關鍵技術研究10~20項,開發新工藝、新產品3-5項;培養一批相關領域高水平科研團隊和骨干科研人員,取得15-20項優秀科技成果和核心技術專利,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促進社會公共事業發展,提高全社會公共服務水平。
二、支持重點
1.資源環境(指南代碼:20501)
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針對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以及節能降耗、控污減排、資源綜合利用等,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推動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支持一批科技型環保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撐引領作用,促進我市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1)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支持大氣污染成因、傳輸規律、污染源來源解析以及空氣質量中長期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研究。支持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形成機理、揮發性有機物來源解析與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支持典型產業園區大氣污染全過程綜合管控技術集成與示范,工業廢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研發與示范,重點支持化工、制藥、工業涂裝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管控技術集成與示范。支持重點行業工業爐窯煙氣超低排放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究與示范。
(2)節水和水污染治理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支持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等技術在水污染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再生水、雨洪水等水生態體系建設領域的應用。支持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園區污水深度處理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支持開展城市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究。支持河湖水體富營養化防治等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治理水體污染。
(3)土壤污染防治及固廢資源化利用的研究和示范
支持土壤污染識別與風險評估、修復技術的研究和示范,重點支持低成本、高成效有機污染土壤原位修復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支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的研究,支持餐廚垃圾及生活垃圾綜合處理技術研究與示范,支持農村地區生活垃圾處置技術研究。支持廢舊塑料等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支持制藥菌渣、化工殘渣、工業污鹽等危險廢物和廢棄危險化學品回收利用處置技術研究與示范。支持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
(4)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轉型研究和示范
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開發利用;支持儲能技術、產品的開發及在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能源系統等方面的示范應用。支持燃煤替代、燃煤減量化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及示范。支持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建立城市智慧能源系統,支持發展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小區和智能工廠。
(5)低碳節能技術的應用和示范
支持國家鼓勵的節能關鍵技術的研發,支持圍繞清潔生產開展的能源高效利用、污染物減排與控制研究與示范,支持焦化、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低能耗低排放新工藝、新裝備研發與示范,煤潔凈燃燒技術、煤制氣潔凈技術和節能技術研究與示范。支持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高質量建設與配套產品、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應用,提高建筑使用能效。支持民用節能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2.社會公共事業(防災減災、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指南代碼:20502)
圍繞保障公共安全、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重點開展科技強警、食品安全、城市管理、重大災害監測及應急救援、安全生產與勞動保護等民生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積極推進社會科技事業技術創新。旨在提高全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回應民生關切,穩步推進社會公共事業的科技創新水平。
(1)防災減災救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支持消防應急救援及典型災害事故緊急處置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支持地震、地質、火災、氣象等災害事故動態監測預警、新型應急指揮通信、智能無人應急救援、高層、超高層建筑火災消防救援、生命救護等技術裝備的研發與應用。重大污染事故監測預警、防御及應急處置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2)安全生產與勞動保護關鍵技術
支持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調度系統的研究與應用,支持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防控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支持重點行業勞動保護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3)科技強警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支持實用高效的監控預警、視頻圖像識別和智能應用、應急通訊與快速反應、控制處置等保障技術研究,犯罪預防、控制、偵查技術研究,社會治安打防管控關鍵技術應用研究等。支持交通智能化的研究和應用。
(4)食品安全關鍵技術
重點支持真菌毒素、農藥殘留、抗生素和激素殘留及其代謝物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發,食品中非食用物質快速檢測技術研究,肉制品、乳制品等動物源性食品摻假的分子生物學快速鑒別方法研究,以及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支持食品質量追溯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5)城市管理關鍵技術
支持城市管理由人力支撐型向科技支撐型轉變,支持城管數字保障、在線服務、社區自治等管理體系研究。支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在水務、物業、社區、市政、園區等領域的智能化系統研究。支持園林、旅游、教育、體育等社會事業領域開展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除應符合《2021年度石家莊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申報須知》要求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項目申報須符合本指南有關說明的相關要求。
2.項目申報單位法人對所申報內容的真實性、倫理安全、技術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安全性等負責。項目組長必須是項目申報單位的在職人員,項目組成員主要為本單位人員。
3.涉及生物技術研究、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以及涉及倫理和人類遺傳資源的,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
4.項目牽頭單位負責自籌資金足額落實到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合作協議及符合申報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生物醫藥關鍵技術創新專項
一、總體安排
以民生健康需求和健康產業發展為導向,主要針對嚴重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開展創新藥物研究,完善我市藥物創新技術體系;著力提升健康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大科技供給,推動產業創新發展。預計完成創新藥物研發6-12項左右,高端醫療器械研究1-3項左右,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20-30萬元左右。形成5-10項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新方法,培養一批相關領域高水平科研團隊和骨干科研人員,取得一批優秀科技成果和核心技術專利。項目執行期一般為2~3年。
二、支持重點
(一)創新藥物研發(指南代碼:20601 )
1.針對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的10類(種)重大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耐藥性病原菌感染、肺結核、病毒感染性疾?。┮约捌渌R姴『投喟l病,開展創新藥物的研制和開發,支持針對重大疾病的原創性及改良型新藥、國家I類新藥的研究與開發。支持圍繞疾病治療新靶點和新機制,開展藥物設計及成藥性評價的研究;針對國內緊缺、臨床亟需藥物開展仿制創新,支持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支持對于國內供應緊缺、處于壟斷狀態的原料藥的仿制創新和圍繞藥品研發、生產、流通等生命周期內的關鍵質量指標,開展基于風險控制的質量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并形成示范應用。
支持開展新型注射液、緩控釋(口服或經皮)、長效靶向釋藥關鍵技術和新型吸入給藥制劑及其規?;a的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支持針對新制劑、新劑型等亟需的新型功能性輔料研發;支持新型輔料質量評價技術和工業化生產技術研究;支持具有特色的高端原料藥的研究與開發。
支持開展適合于兒童用藥的矯、掩味技術和口感評價體系研究;開展針對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等亟需藥物品種和口服液體制劑、吸入制劑、栓劑等兒童適宜的劑型研究。
針對工業生物催化制備原料藥,支持工業高效生物催化劑的創制與優化提升研究,開展系統的生物催化劑改造和調控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清潔、高效生產技術及工藝。
擇優支持臨床需求大,市場前景良好的并預期能在項目執行期內完成臨床研究并取得新藥證書、生產批件的新藥研發,或完成臨床前研究并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研究的藥物品種研發。
2.生物技術藥物關鍵技術研發。支持干細胞藥物、腫瘤免疫治療藥物、重組蛋白、新型疫苗、多聯多價疫苗、治療性抗體、生物類似藥和診斷試劑等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及關鍵技術研究;支持細胞制劑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體系及標準、疫苗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及標準的提升研究;研發針對重大疾病的抗體、重組蛋白類等生物大分子藥物,篩選具有新功能、新結構、新活性及新靶點的生物大分子藥物;開展抗體修飾前沿關鍵技術、抗體偶聯藥物、雙抗藥物等項目研發。
擇優支持能在項目執行期內完成臨床前研究的藥物研究項目。
相關研究須符合國家對藥物研究及管理的有關規定、規范和技術導則;符合國家關于干細胞臨床研究的管理辦法和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有關規定;并在符合國家相關資質要求的機構開展相關研究。涉及在醫療機構開展臨床研究的,須由該醫療機構提供倫理委員會審查意見。
3.中藥新藥研發及質量控制技術。支持有明顯中醫藥臨床優勢和特色、針對重大疾病,以及兒童常見、多發病的中藥新藥研發;支持以特色中醫理論創新為指導,整合現代多學科技術方法,開展原創性中藥新藥發現與評價;支持針對經典名方開展物質基準、制備工藝、臨床前安全性評價,開發經典名方中藥新藥;支持我市名優中藥大品種開展符合國際規范的循證醫學研究,探究作用機理、治療靶點和不良反應等,提高有效性和安全性;支持圍繞大宗中藥材開展資源、藥材、飲片、提取物、物質基礎、藥理毒理等全方位系統研究;支持現代中藥提取精制技術,促進中藥提取生產從傳統人工操作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模塊化轉變。
支持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全產業鏈質量控制技術和標準提高研究,系統開展中藥材資源評估、配方顆粒提取工藝、質量標準及生產在線質控研究,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共煎”湯劑一致性評價研究;結合傳統炮制方法和現代生產技術手段,選擇合適的代表性1~2個品種,融合現代多學科技術方法,開展特色炮制工藝現代化及機理研究,初步闡釋傳統炮制技術的科學內涵,建立炮制技術規范。
擇優支持在項目執行期內獲國家批準開展臨床試驗或取得新藥證書的新藥研發或項目執行期內完成Ⅱ或Ⅲ期臨床研究的藥品研究。
(二)高端醫療器械及新型健康產品研發(指南代碼: 20602 )
聚焦創新性強、附加值高的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材、檢查診斷儀器、數字醫學影像設備、高端治療設備、個性化定制器械及配套試劑等產品的研制;支持按照醫療器械管理的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設備等產品的研制;支持基于單分子測序、串聯質譜、液體活檢、智能生物傳感等技術的重大疾?。[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高通量精準臨床診斷試劑等新型健康產品的研發;支持中醫理論指導下,結合現代多學科技術,開展健康評測技術與設備研發;支持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的小型化診療設備、康復輔助器具及養老助殘服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擇優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前景良好的并預期能在項目執行期內完成產品注冊并取得證書的產品研發。
三、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除應符合《申報須知》要求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項目申報須符合本指南有關說明的相關要求。
2.項目申報單位法人對所申報內容的真實性、倫理安全、技術研究活動和研究成果安全性等負責。
3.本指南中提到的倫理審查意見,應在網上填報申請書時,將倫理委員會審查意見原件掃描(彩色),作為附件上傳。
4.涉及人間傳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須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涉及倫理和人類遺傳資源的,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
5.項目組長必須是承擔單位在職人員,項目組成員主要為本單位人員。
6.申報單位應與合作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分工任務、資金投入結構、知識產權歸屬等,且合作協議須作為附件上傳到申請書中。
7.項目牽頭單位負責自籌資金足額落實到位。
四、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合作協議及符合申報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現代農業創新專項
一、總體安排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推動我市農業高質量發展,設立重點研發計劃現代農業創新專項。
2021年,擬支持現代農業創新專項項目40項左右,每個項目財政資金支持強度在25萬元左右,項目執行期一般為2~3年。
二、支持重點
(一)糧棉油等種業創新及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1.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1)
開展小麥抗旱節水、優質專用、營養高效、抗病抗逆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開展玉米抗倒耐密、抗病抗逆、營養高效和青貯、鮮食等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開展小麥、玉米種子質量控制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示范。研發小麥玉米減量增效病蟲草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研發節水節肥節藥全程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2.主要油料作物新品種選育及綠色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2)
開展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新品種選育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研究提升品質、機械化、輕簡化高效生產、氮磷養分高效利用和病蟲草綠色防控技術;研發集成高蛋白高油大豆、高油酸花生及其他油料作物的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3.棉花新品種選育(指南代碼:20703)
開展棉花早熟、多抗、纖維品質優異、高產、營養高效等種質資源創制;培育抗病、抗逆、優質、適機采、特色專用棉花新品種;開展棉花良種繁育與配套技術研究示范。
4.農作物節水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4)
研發高效節水灌溉及自動控制技術;研究不同輪作模式下水分高效利用、節肥節藥、節本增效關鍵技術;研究不同復種指數合理組合的輪作、間作、套種等綠色高效適水種植技術。
(二)特色經濟作物種業創新及綠色優質高效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1.蔬菜新品種選育及優質高效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5)
開展蔬菜新品種選育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示范;開展食用菌優異種質創制及抗病優質、適宜工廠化栽培和特殊類型的食用菌新品種選育。研究經濟環保型育苗基質配方及生產工藝;研究果類蔬菜優良砧木篩選及高效嫁接、育苗調控、水肥一體精準控肥減藥、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技術;研究蔬菜育苗、移栽、田間管理和收獲等全程工廠化現代生產技術;研究設施蔬菜輕簡化標準化栽培、無土栽培等關鍵技術。
2.特色經濟作物種業創新及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6)
開展薯類、谷子、特色雜糧等經濟作物新品種選育及良種繁育技術研究示范。研究雜糧雜豆、薯類病蟲草害安全高效綠色防控技術;研究雜糧雨養旱作綠色生產、禾谷類雜糧和食用豆類等輪作栽培關鍵技術。
3.藥用植物新品種(系)選育及生態栽培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7)
開展藥用植物新品種(系)選育;開展中藥材種子高效引發關鍵技術研究。研究藥用植物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品質調控、生態栽培等技術。
(三) 林果花卉種業創新及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
1.果樹新品種選育及綠色栽培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8)
開展果樹優質、耐貯運、豐產、抗病抗逆等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開展果樹矮化、抗寒等砧木選育;開展果樹苗木繁育及配套技術研究。研究適宜機械化作業的果園栽培、改造新模式及關鍵栽培技術;研究水肥一體化管理及土壤耕作新模式;研究果樹生產農機農藝結合技術及果園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新模式。研究生物、昆蟲性信息素等綠色高效綜合防控技術和控產提質、肥藥雙減等綠色高效生產技術。
2.林木花卉新品種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09)
開展林木花卉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創制與新品種選育;研究鄉土珍貴樹種種質資源挖掘和新種質創新;研究現代林木花卉育種及良種繁育技術。開展林木花卉等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發珍稀鄉土景觀樹種栽培應用技術;開展林木花卉栽培基質研究。
(四)畜禽種業創新及生態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
1.畜禽及特色養殖種業創新(指南代碼:20710)
開展畜禽優良地方品種保護、挖掘與利用技術研究;開展特種養殖動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技術研究;開展畜禽良種繁育與配套技術研究示范。
2.奶業振興重大技術創新研究(指南代碼:20711)
研究奶牛品種改良和高效繁育技術;研究奶牛營養調控及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奶牛優質粗飼料生產及加工技術;研究智慧牧機及牧場信息化管理技術;研究奶牛疫病高效防控綜合技術;研究乳制品加工及奶業質量安全等關鍵技術。
3.畜禽高效養殖及環控標準化研究(指南代碼:20712)
研究畜禽高效繁殖和產業化生產技術;研發仔畜代乳料、飼料日糧等配方技術;研發生物飼料產品及成套生產工藝、智能液態飼喂配套模式;研發飼料中有害因子消除技術;研發無抗、現代規?;B殖管理(單元)模式;研發肉蛋奶等功能性畜禽產品生產調控技術;研發高效養種共生綠色生態技術及模式。
4.畜禽重要疫病快速診斷和檢測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3)
研發常見重要疫病、新發與再現疫病的血清學和病原學快速檢測技術;研發區分免疫動物與感染動物的鑒別診斷技術;研發畜禽未知病原和變異病原感染快速識別的早期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究獸藥制劑中重點違規藥物檢測技術;研發畜禽疫病診斷方法及防治技術模式。
5.生物制品及新獸藥研制(指南代碼:20714)
研發畜禽及水產疫病藥物、疫苗和佐劑;研發基因工程或重組蛋白藥物;研發改善藥物療效的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替代禁用抗生素類新型制劑等。
6.畜禽養殖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5)
研發高效生態養殖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模式;研發糞污高低溫快速發酵菌劑、病原菌等有害物質高效去除技術、養殖過程氨氣和甲烷綜合減排技術;研究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尾水處理關鍵技術。
7.水產生態養殖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6)
研究淡水環境中多營養層次生態調控養殖關鍵技術和模式;研究病害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高效低氮型配合飼料及新型蛋白源開發技術;研發養殖尾水處理、智能化養殖等技術體系。
(五) 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
1.糧油等食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7)
開展糧油及雜糧雜豆、薯類等產品主要功能性成分提取、營養富集、發酵和全粉加工技術研究;研發主糧專用粉、全谷物食品、功能性高油產品和加工副產物的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
2.果蔬采后商品化處理與貯運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8)
研究特色果蔬的采后品質劣變防治、無損檢測、環保型保鮮劑與包裝材料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發果蔬采后商品化處理與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特色蔬菜精簡加工、速凍保藏等規模化生產關鍵技術;研究方便即食食品、發酵產品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產品加工技術。
3. 畜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19)
研發畜產品原料標準化、加工適宜性及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富營養化、添加劑減量化等新型畜產品加工技術;研究畜產品中黃曲霉素、重金屬等危害物質消除技術;研發畜產品全程質量安全預警控制等技術。
4. 藥食同源特色動植物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20)
研究藥食同源特色動植物功能性物質提取和營養富集技術;研發功能性食品制備及高端提取物加工技術;研發藥食同源特色動植物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
5. 微生物制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21)
研究功能益生菌篩選技術和高活菌數發酵及功能性發酵產物富集技術;研究食用、飼用、農用高效菌劑產業化生產技術。
(六) 農業資源高效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
1.農業面源污染防控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22)
研發農業面源污染負荷消減技術和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研發全營養化新型青貯類、發酵類、功能性組合類等優質飼料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碳基生物有機肥料、新型復合肥料和減損穩定氮肥生產技術;研發新型農膜替代技術、全生物降解地膜產品加工技術等。
2.農林有害生物生態防控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23)
研發新型生物農藥、植物免疫誘抗劑、害蟲理化誘控等綠色環保產(制)品生產技術;研究天敵昆蟲繁育和使用技術;研究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
3. 耕地質量保育與退化土壤改良關鍵技術研究(指南代碼:20724)
研究農田綠肥輪作與果園綠肥間作土壤培肥技術;研發土壤改良與作物品質提升、土壤障礙改良技術及配套產品。
(七)農業信息化機械化及裝備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
1.農業生產與管理信息化技術及產品研發(指南代碼:20725)
開展基于作物-環境-技術相關關系的不同尺度(地塊、區域)作物功能模擬模型研發;研發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與生長發育關鍵節點的圖像識別技術;研究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精準溯源技術以及在農產品質量控制上的應用。
2.糧棉油生產與加工智能化裝備研發(指南代碼:20726)
開展衛星精準導航應用于農業機械的自動操控裝備研究;研究耕整地、精量播種機械智能調控技術;研發株距、種量、肥量智能化、信息化整地播種復式作業機械;研究收獲機械信息化測控裝置;研制節水灌溉專用灌水器及節水節肥減藥智能化水肥一體化裝備;研究低損高效的糧棉油作物全程機械化、精深加工等關鍵裝備。
3.設施農業及特色經濟作物裝備研發(指南代碼:20727)
開展設施農業及果蔬多功能聯合整地機、田間管理、輔助收獲及光溫環境自動調控等裝備研發;研究針對不同經濟作物的耕種、收獲機械;研究具有耕作起壟、開溝施肥、植保等多功能的遙控作業機械。
4.果園生產與加工機械化裝備研發(指南代碼:20728)
開展果園土壤耕整、有機肥深施、樹體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果品收獲等全程機械化關鍵裝備研發;研制果園生產多功能遙控作業平臺;研制果品保鮮、果實分級、品質無損檢測和自動化包裝等關鍵設備。
5.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防控面源污染機械研發(指南代碼:20729)
研制不同類型的糞污處理固液分離裝備;研制蔬菜殘體粉碎揉搓及秸稈深還田處理裝備;研發利用果園枝條制作食用菌栽培基質智能化設備;研制固液態有機肥精準深施田間高效施用裝備;研發農用殘膜回收裝備等。
三、績效總目標
通過實施2021年現代農業創新專項,研發各類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等30項以上;創新優異種質資源30份,參加區試或審定新品種10個以上;申請或獲得專利20件以上;編制各類技術標準、規程等15項以上;建立試驗、示范、轉化基地等20個以上。通過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預期能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四、專項要求
項目申報單位、合作單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等除應符合《申報須知》要求外,還需滿足以下條件:
1.申報2021年度現代農業創新專項項目的企業,原則上自籌資金不得低于專項資金申請額度。
2. 優先支持績效總目標中指標類別覆蓋齊全的項目;優先支持績效目標中獲得省級以上審(鑒)定品種的項目;優先支持農業科技園區、星創天地建設主體或入駐企業申報的項目;優先支持在貧困縣進行試驗示范的項目。
3. 符合優先支持的項目,要在申請書項目簡介中明確注明。
五、申報材料
項目申請書、合作協議及符合申報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山區綠山富民特色產業共性技術專項
一、專項總體安排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全市山區產業技術發展需求,以強化生態建設,支持產業發展,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為目標,加強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山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擬資金安排額度:項目數量10項左右,每項20萬元左右。
二、支持重點領域
重點支持山區技術創新聯盟、產業示范基地中的科技型龍頭企業、“四個一”科技示范工程(一縣一業一基地一團隊)及相關合作組織,圍繞我市山區特色林果、生態養殖等八大特色產業的發展,加強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1.山區優勢綠色(有機)果品選育、省力化栽培、儲運及深加工技術集成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1)
重點支持大棗、核桃、蘋果、板栗、石榴、柿子、葡萄等產業實施名牌戰略,開展新品種引育、省力化栽培技術、抗逆標準化栽培技術、重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精深加工產品開發、林下經濟優勢產品等項技術的研究、開發、示范及推廣。
2.山區畜禽低碳型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2)
重點開展肉牛、奶牛、生態養雞、養豬、養羊、水產及特種動物養殖等產業的新品引育、綠色(有機)養殖、飼料科學配方、疾病防治、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項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3.山區優勢特色雜糧開發技術研究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3)
重點開展山區薯類、豆類、谷類、高粱等產業優良品種篩選培育,綠色(有機)標準化栽培、水肥高效利用、病蟲害無害化防控等技術研究與示范。
4.山區設施農業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4)
重點開展山區設施結構性能優化、精品果、菜、花卉高效種植模式、無土栽培與基質配質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綠色(有機)標準化栽培、新品種引育、適合山區特色的小型化農機具,環保型設施栽培技術與裝備,種養殖關鍵設備的研究、農機農藝結合輕簡化及深加工等項技術研究與示范。
5.山區道地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5)
重點開展山區適生藥用植物資源新品種的引育,道地藥材無公害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山區道地藥材仿野生栽培技術研究,產地儲藏加工技術體系研究,開展藥食兩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研發,中藥生產及加工過程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中藥材質量溯源研究與示范。
6.山區食用菌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6)
重點開展野生食用菌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食用菌優質菌種引育,新型栽培模式研究,山區特色優質食用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林下套種技術、工廠化生產技術以及食用菌儲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術研究與示范。
7.山區生態改善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技術研究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7)
采礦跡地植被恢復與生態重建、山地生態系統建設及保護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小流域生態治理技術集成模式、生態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退化山場生態修復與功能提升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半干旱、荒漠化生態治理的優選特色植物研究與示范;山地、植物微環境土壤改良培肥技術研究。
8.山區休閑農業與生態旅游觀光產業科技創新發展研究與示范(指南代碼:20808)
重點開展傳統農家樂升級改造與多樣化休閑農莊工程研究;以山區自然溝域范圍內的自然景觀、文化歷史遺址和產業資源為基礎,以特色農業旅游觀光、民俗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為內容,結合休閑農莊、農產品科技示范生態園、農業景觀、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與生態旅游相融合的技術創新發展模式與應用研究。
9.先進技術成果在山區轉移轉化創新模式研究(指南代碼:20809)
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宜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