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持和強化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落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京政發〔2014〕11號),推進北京“設計之都”建設,促進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現公開征集2017年“設計之都”建設專項科技文化融合領域儲備課題建議。具體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點
重點支持滿足科技文化融合相關產業的服務需求和技術需求,有助于促進傳統文化產業升級轉型和新興文化業態培育,通過研發和轉化先進適用科技成果,應用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豐富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的種類與數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可產生較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產業化類項目。
1.文化科技開放服務平臺建設
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推進數字內容產業資源整合,形成面向文化產品傳播與服務的系統性、集成性解決方案;擴大文化服務的有效覆蓋范圍、提升服務效率,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協同效益。
2.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與應用
圍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意創作、設計制作、展示傳播、消費體驗環節,研發前瞻性、先進性、適用性技術并進行產業化示范應用,提升相關行業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
支持重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促進文化產品創作的開放、高效、協同,如:創作工具、開發環境、創作業務處理系統研發與應用;原創內容協同創作和創意分享技術研發與應用;
(2)推動文化產品和數字內容傳播的高速、有序、安全,如:海量數字內容高效檢索、在線/離線媒體加密技術研發與應用;
(3)實現文化產品展示的逼真、沉浸、交互,如:智能場景感知技術、用戶行為分析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研發與應用;
(4)提升用戶文化消費體驗的先進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
3.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基于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設計創新、文化產品創新、服務模式創新、消費模式創新,在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重點行業領域以及其他相關文化領域進行示范應用。
支持重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廣播影視行業:依據媒體形態定制節目內容的創作生產;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建設;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創新視頻服務;推進電影全產業鏈數字化進程等。
(2)新聞出版行業: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與傳統出版業融合;數字版權集約利用;智能終端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產品設計制造、內容服務、應用商店整合發展模式探索。
(3)數字內容產業:文化內容數字化平臺、數據庫、資源庫共建共用、互通互聯;數字出版、數字動漫等領域的開發工具、先進裝備、先進技術應用示范;原創化、個性化、互動化的數字文化產品開發。
(4)傳統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研究傳統文化基礎資源數字化關鍵技術,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形成標準化、可共享的數字文化資源體系;對傳統文化藝術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提升文化科技產業效益,服務于文化科技創新、經濟與社會發展。
二、支持方式
1.2017年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以直接補貼方式支持,自籌經費與科技經費比例原則上不小于2:1,經市科委按程序組織遴選后,擇優支持。
2.鼓勵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共同申報、加強產學研用合作。
3.主要研究內容已獲其他相關財政資金支持的項目(課題),本次不予支持。
三、申報條件
1.申報單位須為在北京市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備科研開發能力和基礎、可為課題實施提供必要條件和資金保障的企、事業單位及高校院所。
2.申報單位管理規范,業務及財務制度健全,在市科委無C級或D級不良信用記錄。
3.符合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管理有關規定的要求。
4.鼓勵北京市各類產業園區管委會、行業協會、產業創新聯盟等第三方服務機構推薦優秀儲備課題。優先支持在津冀地區內轉化落地,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帶動北京經濟產業發展或生態效益提升的儲備課題。
5.每家單位牽頭申報不超過2項,參與申報不超過3項。課題負責人限申報1項;同期已承擔2項市科技計劃在研項目或課題的負責人不得申報。
四、申報方式
1.有申報意向的單位請如實填寫《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信息簡表》(見附件1)、《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實施方案》(見附件2)、企業簡介(格式及篇幅不限),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發送電子版。
2.申報單位請于2016年7月20日前,將申報材料的電子版壓縮成zip格式壓縮包,發送至聯系人的電子郵箱,要求文件名稱為“課題名稱+牽頭單位名稱”。
五、聯系人
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
周婧 蔡娜娜 聯系電話:010-58952690
蘇穎 聯系電話:010-58952691
張鋒 聯系電話:010-58952692
電子郵箱:scienceculture@vip.163.com
附件:
1.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信息簡表.doc
2.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實施方案.doc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文化科技發展處
2016年6月21日